摘自藍藍的 movie blog
文│藍祖蔚

脫衣了衣服,不一定就絕對真實,不脫光,卻一定會被人罵不坦誠,脫不脫?還真是個大問題呢。

自導自演,聽起來名氣響亮,但是是非也多, 一旦與藝人之間有瓜葛,就難脫瓜田李下之嫌。

因為導演愛上女主角是經常發生的事,男主角愛上女主角更是屢見不鮮,布萊德.彼特( Brad Pitt)不是與安潔莉娜.裘莉(Angelina Jolie)合演了《史密斯任務(Mr. And Mrs.Smith)》,未必就會共締良緣;1979年時秦漢自導自演的《情奔》,就因為他與女主角林青霞吻個不停,吻戲透露了私心,使得他們之間的戀情「鐵証如山」,因而引爆了家庭革命。

義大利導演柴菲瑞利(Franco Zeffirelli)執導《殉情記(Romeo and Juliet)》,就要求還不滿二十歲的羅密歐(由李奧納.懷汀(Leonard Whiting)飾演)和茱麗葉(奧莉薇.荷西(Olivia Hussey)飾演)每天窩在一起玩耍,因為男女雙方真要有好感,演起愛情戲才生動感人;演員如果是仇敵,感情戲就完全不來電,不但有如隔靴搔癢,甚至還會露饀現形,被人發現一切都是假。

英國大導演大衛.連(David Lean)則是不但要求演員入戲,連作曲家也不放過,他在拍攝《齊瓦哥醫生(Doctor Zhivago)》時,老嫌作曲家墨希斯.賈赫(Maurice Jarre)交出的樂章不如理想,但他更清楚每天叫罵叫不出好作品來的,於是他決定放他假,要求他帶著女朋友上山去旅遊,有了愛情的滋潤後,創作靈感也來了,《齊瓦哥醫生》的主題樂章「Somewhere My Love」就此成為傳世傑作,作曲家心中滿滿都是愛,音符自然都是情,音樂自是感人。

情真戲就真,但是電影人生都是短暫遇合,因為拍戲結為一輩子好友的大概就以曾在《巨人(Giant)》飾演夫妻的洛.赫遜(Rock Hudson)與伊莉莎白.泰勒(Elizabeth Taylor)了,他們之間沒有緋聞,卻相互敬重,後來洛.赫遜死於愛滋病,傷心莫名的伊莉莎白.泰勒因成出面組織防愛滋基金會,幫亡友實踐生前遺願,算是影壇人間難得的佳話了。

拍一次電影就談一次戀愛,是很多影壇男女難以逃脫的宿命,《法國中尉的女人(The French Lieutenant's Woman)》中的梅莉.史翠普(Meryl Streep)和傑瑞米.艾倫斯(Jeremy Irons)在戲中戲裡是毀家逃婚的熱戀男女,在戲裡也同樣是拍片拍到同居,背叛婚姻的男女明星,人生如戲,戲如人生,電影要好看,主角只能在飛身入情網,讓情火慢熬細燉了。

導演如果喜歡演員,鏡頭就會多給一點,因為導演相信他就是有辦法表現出演員的美,一旦需要現場指導,特別是親熱鏡頭時,導演的當仁不讓現身說法,難免就會被工作人員繪聲繪影地形容成為近水樓台的禁果偷嚐了。

如果大家都專業敬業,肉身接觸的親熱戲不致於構成彼此尷尬,但是演員最被入戲太深,無法自拔,一旦陷入單相思的單向熱情,電影都收工了,情緒還收不回來,感性還繼續氾濫,那就可能成為騷擾禍事了。

我很欣賞《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》中的演員表演,因為該愛就愛,就罵就罵,各種情緒都率真到接近火山爆發的臨界點,演員事先都應該有了相當認識,加上電影風格追求高寫實的擬真表演,因此從撒嬌到飆淚,都自然到不像在演戲,同樣地,一旦有了肉體磨磳時,觀眾也難很察覺演員身心有任何扭捏作態的尷尬卻步。

行雲流水的真實演出,增加了《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》的戲劇感染力,卻也傳出了演員不快的衝突傳言,一切都可能是因為鈕承澤自導又自演,他如果不全神投入,戲就假,一旦他演得太真太賣力,難免就有流言滋生,畢竟,導演沒說停,演員那能停?導演就是演員時,要演或停的尺寸拿捏就是大學問。

這種事其實難有是非公道,真相只有當事人清楚,感受也只有當事人明白,旁觀者繪聲繪影的加油添醋,最容易造成偏見的解讀與渲染,觀眾唯一可資憑藉的鑑定標準在於導演最後交出的成績單。

《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》中的鈕承澤對女友張鈞甯是求歡不得,最後只能施暴;對車震女友則是投懷送抱來者不拒;女友的好朋友,則成為她填補寂寞空檔的替代品,三種肉體關係,蠢動的欲念顯像在鈕承澤的肢體上,該有的動作全沒少,也創造出符合戲劇需求的情味感覺,卻沒有逾矩失態的激情,也因此與流言有了相互佐証的擦撞效果。

以假亂真是《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》追求的藝術境界,演員不入戲一切白搭,演員入戲,謗譽難免同時加身。但是就戲論戲,《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》做到了宛若真實,就是難得的一大步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happy04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